多地要求“不得按食品销售槟榔” 媒体:槟榔产业之争还有三大疑问待解
多地要求“不得按食品销售槟榔” 媒体:槟榔产业之争还有三大疑问待解
#媒体:槟榔之争 三大疑问待解#最近很多地方都采取措施控制槟榔的销售,有的地方明确要求槟榔制品不得作为食品销售。但是问题并没有解决。例如,一些超市把槟榔藏在饮料盒里,一些制造商不接受回收…
根据2020年修订的《食品生产许可分类目录》,槟榔不再作为食品管理,因此在终端零售场景中不能与食品混用。反正从混入食品到不作为食品管理,这就意味着要收紧对槟榔的管控。收紧无疑是基于槟榔的成瘾性及其致癌作用。然而,槟榔销售管理的收紧很快引发了连锁反应。
比如在槟榔重要产地海南,海南省槟榔协会最近发布了《关于近年来海南槟榔产业发展的通知》,这是当地槟榔产业的名称。此外,一些暂时下架的区域,厂家是否回收,超市应该在哪里卖等等,也成为新的问题。
无论是行业协会的说法,还是商家的卖相苦恼,新问题层出不穷也就不足为奇了。毕竟是一个近千亿元的庞大产业,从上游种植户到中下游企业、经销商,牵涉面广。所以,且不说禁售是管理品类的变化,也会引起利益相关者的不适。当务之急是如何理顺和澄清管理收紧带来的新问题。
首先,它不再被当作食物来管理。如何统一标准?
根据《食品生产许可目录》,槟榔不再作为食品管理,槟榔生产加工企业不能申请食品生产许可。但是从报道来看,确实有一些地方要求直接下架。那么,详细的实现方式是否需要统一的标准呢?如何统一标准?
当然,地方政府可以严一点。比如,厦门早在1996年就颁布了《厦门市禁止生产、销售和食用槟榔的规定》,禁止本地生产和销售槟榔。那么,在其他地方,有没有具体的办法来防止它被出售或者混入食品中呢?最好能说清楚,说清楚。
《食品生产许可分类目录》2020年修订,但目前各地政策不统一,可能是根据各地情况不同。但既然目录改了,就应该有更明确的时间表,否则不利于槟榔产业的规范。企业和商家在各地执行时,应给予更明确的预期。
二、管理趋严后,如何过渡?损失怎么分担?
据报道,当地要求取消后,一些厂家明确表示不回收,一些超市将槟榔藏在饮料盒里出售。这至少说明了两个问题:一是管理趋严后,商家也可以采取替代策略;二是造成的损失没有明确的分担机制。槟榔有害,不代表商家卖槟榔完全违法;业务灵活,说明具体执行有漏洞。改变,最好有一个过渡期,更合理的分成机制,让商家知道该怎么做,而不是让他们都买单。
我们还是要面对一个现实,当前槟榔产业主要集中在海南、湖南等地,其中海南以种植为主,湖南以加工为主。在多地采取下架措施后,海南槟榔协会发文,试图为行业正名。虽然文章后来被删除,但其所呈现的产业与政策的博弈,是规范槟榔经营不可回避的问题。
无论是种植还是加工,槟榔产业都起到了一定的拉动就业、贡献利税的作用。槟榔禁售的消息出来后,引发了业内一些反对的声音,这太正常了。所以下架,单独卖食品的措施,现在只是在部分地方实行。随着管制的收紧,对上游造成的损失应该更合理地评估,更全面地权衡。比如槟榔重要产业区,根据政策变化缩小产业规模。对于相关从业者,可以有相应的利益补偿机制和行业退出机制,包括引导人们从事其他行业,种植其他产品。
三、与食品分开销售后,接下来该怎么办?
槟榔产业的严管之路一直进展缓慢。禁售的消息传出后,有人认为关死得太死;但也有声音认为,如果规范槟榔产业,只和食品分开销售,显然和槟榔的危害后果不匹配。
所以要形成规范的效果,需要在单独销售的基础上更进一步。未来更可行的方案可能是让槟榔像香烟一样,对渠道、销售终端、广告进行各种限制。比如禁止在网上销售,禁止做广告,禁止向未成年人销售。槟榔产业关系到无数人的饭碗,关系到很多企业和商家的生存。所以,规范行业发展是一件大事,任重而道远。但是槟榔确实危害人的健康。更严格、更规范是大势所趋。
相关文章:
相关推荐:
- [汽车]长安欧尚X5 PLUS实车曝光,采用更运动的前脸
- []凌晨对决有人欢喜有人忧 玖鼎大表哥看欧冠比分
- [综合]别人家的公司:连续6年,每年加薪3次,还有年终奖
- [国内]疑似喝生水感染裂头蚴病,女子突然暴瘦了20斤,脑中取出27厘米活虫
- [国内]“爸妈好好学习,孩子天天向上”自驱型养育父母陪伴计划于广州正式启动
- [汽车]微信指数逼近2亿!小米汽车要把“新势力”蔚小理变成“旧势力”?
- [国内]地震后甘宇失联17天中有9天淋雨引发感染且全身有多处骨折
- [国内]兴趣岛兴趣学堂连续两年获得广州市省级优质企业荣誉称号!
- [国内]河南一男子说吃月饼里有螺丝咬坏了两颗牙,厂家回应
- [商业]中国花木产业网——引领绿色产业新风尚,创新服务助力花木产业高质量发展